索 引 号 | k12498411/2006-00775 | ||
发布机构 | 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 发文日期 | 2006-10-15 |
标 题 | 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政发〔2006〕188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关于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已经2006年9月30日市十一届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 ||
时 效 | 根据《ju111.net九州手机版欢迎您! 关于宣布废止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连政发〔2018〕11号),此文件已宣布失效。 | 文件下载 |
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关于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已经2006年9月30日市十一届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月十五日
关于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的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市区财税管理秩序,理顺市区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市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按照“税收属地征管,保证既得利益,增量市区共享,实行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体制完善的范围和时间
体制完善的范围: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体制执行时间:从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一定五年。体制执行期间如遇国家、省调整对下财政管理体制,市对区作相应调整。
二、体制完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发展思路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职能作用,推进市区税收属地征管,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市区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市级统筹发展能力,调动各级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市区两级收入共同增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税收属地征管原则。取消原按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行政区域等多种形式交叉确定税收归属的办法,改按行政区域属地原则确定各区税收征管范围。
2.保证既得利益和增量市区共享原则。保证各区基期既得利益,市区收入增量共享,建立市区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市、区财力共同增长。
3.实行激励机制原则。实行增量返还激励机制和上台阶奖励政策,调动各区增收积极性。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
4.简洁透明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收入, 公正透明测算基数,统一分享范围和比例,简化财政结算办法,科学制定体制方案。
三、体制完善的主要内容
(一)按属地原则确定市区税收征管范围
除少数重点企业和难以按属地划分、跨地区经营的行业缴纳税收保留在市级征管外,市区其他企业按属地原则由各区征管。
1.一般企业(单位)按实际生产经营地划分各区征管。
2.原跨区注册、异地纳税的企业,原则上按照实际生产经营地界定、调整纳税级次。
3.设有总分支机构跨区经营的企业,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按实际生产经营地界定,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按总公司所在地界定。
4.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企业营业税及附加税费、土地增值税,按施工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所在地界定,所得税等比照一般企业界定。
5.以后年度新增企业按照属地原则界定纳税级次。市级保留企业新办独资企业、参股并控股企业,以及实行改组、改制或搬迁的,其纳税级次不变。国家、省投资兴办以及市招引新建的重、特大项目,纳税级次由市政府一事一议确定。
(二)合理划分市区收入范围
除按财政体制规定为中央和省级收入外,其他各项财政收入划分为市级固定收入、区级固定收入、市与区共享收入。
1.市级固定收入。市级保留少数重点企业(名单见附件)缴纳的各项收入,金融、保险、证券、邮政、电信、移动通讯、烟草、盐业、供电、石油等难以按属地划分、跨地区经营行业缴纳的各项税费,契税,原体制规定属市级的各项非税收入,原体制规定属市级的基金收入。
2.区级固定收入。耕地占用税,原体制规定属区级的各项非税收入,原体制规定属区级的基金收入。
3.市与区共享收入。各区按属地原则征缴的各项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25%部分)、企业所得税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
(三)市区预算财力分成办法
1.核定共享收入基数和财力基数
以2004年为基期年,结合市区2002年-2004年的平均增速,核定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财力基数和共享收入基数;以2005年为基期年,核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财力基数和共享收入基数。
各区财力基数,依据基期年市对区财政结算财力,剔除一次性财力因素确定;各区共享收入基数,依据市区税收属地划分后,各区征管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人基期年实际缴纳税收入库数确定。
2.实行共享收入增量市区共享
今后每年各区完成共享收入基数部分,享受基数财力,超过基数部分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市和区统一按5:5进行分享。
3.建立共享收入增收激励机制
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每年共享收入比上年增长15-25%部分所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市级返还所分享部分的60%;对增长25-35%部分所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市级返还所分享部分的80%;对增长35%以上部分所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市级全额返还所分享部分。返还财力作为市对区发展资金补助。
2006-2008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共享收入超过基数部分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市级返还所分享部分的50%;2009-2010年,对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共享收入超过基数部分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市级返还所分享部分的比例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4.实行共享收入上台阶奖励政策
各区共享收入比上年增长达到一定比例和金额的,市对区安排一次性上台阶奖励资金,用于对区级领导班子及有关部门的奖励。
5.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1)逐步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明确市、区相关支出责任,合理安排农业、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归并重复交叉转移支付项目,已形成固定补助项目纳入体制补助,根据发展需要确定新增项目。从2006年1月1日起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市专项转移支付范围。
(2)逐步建立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综合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状况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缓解该地区支出压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专项结算事项
1.原由各区征收的专项收入(不含教育费附加)、罚没收入、其他收入、行政性收费等各项非税收入除按规定上缴上级以外全额留用。
2.市级出口退税基数按市级2004年出口退税下划情况合理分解。各区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市级按2004年市级实际出口退税下划情况合理分担。
3.从2006年起,地税部门的征收业务经费,由市级统一支付。基数部分由各区负担,增量部分按各区增量收入市与区分成情况合理分担。
4.关于教育费附加的财政结算暂时仍维持原体制不变,因市级企业下划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区所形成的教育费附加,按2005年下划企业实际上交数为基数,实行定额上缴。连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费附加收入增量应上解省部分,通过年终结算上解。
5.契税收入作为市级固定收入后,在确保各区既得财力的基础上,增量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剔除征管经费后由市、区按比例分成。
6.耕地占用税除上交省以外,地方留成部分区全额留用。
(五)其他事项
1.市级企业税收实行属地征管后,要相应调整市、区金库收入留解比例,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研究确定。
2.市统一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由市、区两级共同负担。对市根据“一事一议”原则出台的重特大招商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影响地方财力的,由市、区两级共同负担。
3.税收属地调整后,由各区征管企业跨区整体搬迁或兼并、重组,企业税收实行属地征管,搬迁前一年纳税额(一般预算收入口径)在50万元以上的相应划转共享收入基数。企业整体搬迁、兼并、重组的认定由市经贸委牵头,报市政府审定。企业纳税数额由市税务部门确定,财力划转基数由市财政部门确定。
四、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配套措施
(一)市财政局要根据市区税收属地划分情况,结合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 尽快出台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细则,确定各项财力基数、共享收入基数等,制定相关专项结算办法,明确此次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市国税局、地税局要按照属地征管的原则,做好征收机构、税收级次的调整和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调整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征管机制,提高征管效率。
(三)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要及时调整税收收入入库程序,确保收入入库及时准确,并做好资金划解工作。
(四)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要研究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企业税收专项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切实按照属地原则,将项目税收及时收缴、准确划分和足额入库。
(五)市财政局要会同市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成立市区财税秩序联合管理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市区税收纳税级次界定办法,做好新办企业纳税级次界定工作,并定期通报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息,及时商榷解决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六)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不得擅自出台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先征后返等各种优惠政策,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企业税收返还,特别要坚决杜绝对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企业的各种税收返还和补助。市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要定期开展专项审计检查,对查实的相关违规行为,由市财政扣减该地区相应财力。如涉及经济发展重大事项,确需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的,须报经市政府“一事一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完善市对区财政体制,是市委、市政府为谋划市区长远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五、本方案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之前有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附件:市级保留企业名单
附件:
市级保留企业名单
1.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2.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3.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
4.江苏连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5.金海投资有限公司
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石油分公司
7.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8.中油连云港石油销售有限公司
9.江苏万联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0.连云港市邮政局
11.江苏省电力公司连云港供电公司
12.江苏省金桥盐业有限公司
13.江苏省烟草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14.江苏省电信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15.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16.江苏省盐业集团连云港有限公司
17.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18.中国联通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19.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
20.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分公司
21.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2.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3.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4.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5.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分公司
26.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7.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8.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心支公司
29.中国工商银行连云港分行
30.中国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
3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分行
3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连云港市分行
33.中国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
34.交通银行连云港分行
35.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
36.连云港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7.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证券交易营业部
38.信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通灌南路证券交易营业部
39.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通灌南路证券交易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