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近日,市政府正式印发《连云港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发展,让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通过针对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健康保障、养老服务保障、权益保障、宜居环境建设等九项主要任务,在更大范围、新高水平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推动老龄事业均衡、协调、健康、多元发展,增强全体老年人的获得感。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人口531.59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8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6.43%,超过全国(16.1%)的平均水平。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市老年人口仍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将有可能达到110万人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预计将达到17.6万左右。同时,独生子女父母成为老年人群主体,纯老家庭、独居老年人不断增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给我市老龄工作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并就养老、医疗、教育、精神关爱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我市自身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将老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有关老龄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为我市加速发展老龄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0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728元,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78元,年均增长12.8%。经济持续增长,不仅极大改善了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家庭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我市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创造了条件。
“十二五”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完善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等;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和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制订并落实了各项老年人优待政策,较好地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推动了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综合分析判断,“十三五”时期是全市老龄事业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和“改革攻坚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未雨绸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不断完善,2020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积极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和巩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5%左右。实现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方便老年人跨市(县)、跨省异地就医。
完善困难老年人救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按照规定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每月增发不低于保障标准10%的保障金。加大对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重点优抚对象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老年人的救助力度。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向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补贴和实物救助。
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推动老年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鼓励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高尊老金发放标准。逐步拓展优待项目和范围,积极为老年人在衣、食、住、用、行、娱等方面,提供各种形式的优先、优待服务。
2、医养融合深度发展,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将全部签约。
加强老年健康宣传及疾病预防。根据《规划》,我市将加强老年健康宣传及疾病预防,定期组织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促进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提升老年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将老年专业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康复中心、老年病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室,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到2020年,每个县(区)建成1所以上老年护理院或老年康复医院,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50%以上。
推动医养融合深度发展。全面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合理对接,到2020年,全市100%养老机构按照标准内设医务室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约。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签约,提供上门医疗保健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长期护理、失能康复等需求,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设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活动场所。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作、责任共担的机制和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探索多方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等级评估标准和使用规范,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
3、养老服务更加完善,2020年农村居家养老覆盖率超过95%。
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划》明确,将重点消除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空白点,到2020年农村居家养老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成城市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0个,建成农村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0个,农村养老集中居住区10个。加强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个。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连锁中央厨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到2020年建成社区老年人助餐点500个,中央厨房8个,城市社区开展助餐服务占比达到90%以上。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小型化、专业化、连锁化、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重点为城乡特困老人、低收入老人和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床位,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刚性需求。到2020年,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占养老总床位比例达到70%以上;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50%以上。
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整合人口管理系统等信息资源,到2020年,全面实现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网络和管理系统互通互联。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养老服务中的推广应用,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医疗保健、代购代缴和紧急救助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鼓励各类大、中、专学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学科,不间断地为养老服务机构培养、培训、输送人才。严格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保险、奖励和补贴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大力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鼓励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4、宜居环境建设渐次启动,适老化环境改造提升生活品质。
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据悉,我市将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和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实施扶手工程、电梯改装等为老辅助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家庭自助等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环境实施居室适老性改造,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幸福指数。“十三五”期间,每年启动1个新建适老住区和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
推进老年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建公共设施和养老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率达到100%以上,已建各类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生活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老龄意识和老年人自身的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意识。
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完善老年维权四级网络建设,设立涉老案件“绿色通道”,简化老年维权程序和手续,适当减免困难老年人维权费用,提高老年维权服务质量。
完善老年优待政策。积极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开展爱老助老行动,不断拓展老年人优待项目,提高优待水平,扩大覆盖面,逐步向常住老年人延伸覆盖。
5、文教体娱进一步拓展,2020年全市20%以上老人能“上大学”。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我市将制订《连云港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区)—街道(乡镇)—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不断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办好远程老年大学,为更多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到2020年,全市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0%以上。市、县(区)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建设1至2所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
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通过新建、改造和整合等途径,增加老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推动各级各类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优惠开放。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工作,到2020年,社区老年健身场所建有率达到95%以上。
逐渐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引导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注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建立老年人才和专家信息数据库,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老年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专业技术型、职业技能型老年人才参与文化知识传播、专业技能传授、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等活动。支持老年人积极参加基层老年协会等基层社会组织,发挥老年人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老龄工作重点项目研究。以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为主体,围绕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调查,加强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老龄学科体系,加快老龄科学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为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协调。
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本地各项老龄事业均衡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格局,充实老龄干部队伍,确保城乡老龄工作有人抓,老人事情有人管,老人困难有人帮。
加强督查评估。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抓好本规划的督促检查工作,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地区或部门,督促整改落实。
数读规划:
——社会养老保障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达到90%。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网络和管理系统实现互通互联,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达到50%以上。
——参加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比例达到20%,社区(村)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建有率达到95%以上,社区(村)老年健身场所建有率达到95%以上。
——老年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新建公共设施和养老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率达到95%以上,社区(村)老年人协会覆盖率达到98%,老年志愿者占老年人比例达到15%。
——全面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法律援助网络,逐步扩大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范围。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