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文物保护

云台山二十四景——潮吞双岛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4-05 19:43 浏览次数: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云台山二十四景”,我们邀请了连云港历史人文方面的专家,从人文、历史、地理、典故、文化、诗词等方面阐释“云台山二十四景”,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的历史文化,传承连云港人文精神。今天推出第十七景——潮吞双岛。

黄申瑾《图二十四景》写道:“平台前望海面二十许里,有双石对峙如门,状若虾蟆,名大金蝉岛、小金蝉岛。潮汐拥门而入,其势如吞,最可观也。”

“潮吞双岛”一景,在“三石层累而成”的石磊上方平台向大岛山、小岛山方向观瞻所见之景致。

黄申瑾说的就是清朝时还处于海上的大岛山、小岛山,当时被称为大金蝉岛、小金蝉岛。

从东磊石上“平台水月”向东南方海面望去,大岛山、小岛山,两座山“对峙如门”,每当涨潮时,海水汹涌而来,“潮汐拥门而入,其势如吞,最可观也”,成潮水吞“岛”之势,称之为“潮吞双岛”。

今天虽然看不到这个景色了,但在诸多史料和文学著作中都有记载和生动描写。如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就多处写到“门户山”,即像大小岛山一样,两山“对峙如门”。

《镜花缘》中写了三次出海,每次开始都遇到门户山的阻拦。两山之间的间隙叫山门。从不同的角度望两山之间的距离有大有小,甚至相距很远的山能看成是重叠的。随着角度的转移,可见两山的距离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渔民把这叫开山门和关山门。渔民在海上,尤其是出远海,在过去没有航标灯塔和经纬仪的情况下,至关重要的是记山门看山门。船在海上行驶,都以某山门“开”“关”的大小来断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距离目的地尚有多少路程。而大岛山、小岛山,从两山缝隙看就是门户。

遥想当年,黄申瑾站在东磊延福观门前的平台上,不仅可以看到近处“平台水月”的美景,凭栏远眺二十里许,东南方向还有两座以“金蝉”命名的美丽岛屿,在海浪中时隐时现,尽收眼底,真是美妙至极。黄申瑾将此景命名为“潮吞双岛”,也即《图二十四景》之十八。

据《云台新志》记载:大岛,一名金蝉大岛,在诸麻村东北。《顾志》记载:与小岛对峙,相去三里许,潮生则没其麓,今下皆滩田;《陈州志》记载:在东海城北五十里,高二百五十丈,周围十余里;小岛《陈州志》记载:在大岛南,高二百五十丈,周围二里,《崔志》记载:一名金蝉小岛……这两座曾以大金蝉和小金蝉命名的大、小岛屿就是如今云台山东麓与云台街道朱麻村隔河相望的大岛山和小岛山。

想当年,每到初一、十五,潮吞双岛,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海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水墙直立于海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顷刻间,大、小金蝉岛便被汹涌的海潮所吞没,其景蔚为壮观,令人震撼。

如今,大金蝉岛即大岛山生态已被开山采石损毁,只见山基,不见原貌。据史料记载,开采前的大岛山由两座巍峨的山峰构成,主峰海拔217米,其东南角还有一座海拔仅有18米的小山包,名曰“凤凰嘴”,漂亮至极。小岛山距离大岛山西南约1.5公里,目前山体植被保护完好,是方圆百里的候鸟聚集地,也是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设立于此,其旅游资源颇为丰富。

云台山二十四景盘点到今天,已经是第十八景,其中关于黄申瑾站在高山上观海,被美景震惊的描述不在少数。

现如今,人们去东磊游玩通常会先顺着公路到东磊景区门口,然后沿景区铺设的石阶向山顶进发。事实上,在古代,东磊是人们游览前顶三元宫等诸景后下山途中的歇脚之处,也就是说在古代,花果山与东磊之间存在着一条山间古道,有人说今天由花果山向东的防火公路就是在古道的基础上翻修的。然而在当地山民,尤其是熟悉这一带地形的采药人眼中,这条自古存在的古道是他们来往于两山之间的必经之路。

据市文物保护学会志愿者封昌秀介绍,从花果山至东磊的这条古道在晚清成立树艺公司时,曾被作为沟通各处茶圃的主干道。封昌秀说,从大圣山庄南坡一路向东,经“海曙东山”“青峰顶”“招凤石”“平字屯”“马圈”“牯牛蛋”“纱帽石”,便可到树艺公司在南云台地区所设的管理机构“东大局”。“纱帽石”是一块外形似纱帽的巨石,这里曾是云台山树艺公司东大局所辖茶场的东侧边界标志。据说,那里还有一处名为“东圃门”的遗址,即东大局的所在地。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大居士高鹤年游访云台山期间曾途经此处,并在其所著《名山游访记》中载:“十八日早,东南行……里许纱帽石,下出东圃门,沿途溪山坡涧,皆种松树。”

沭阳吴铁秋在《苍梧片影》中也收录有一篇由好友魏鹭西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在海州十一中学任教期间游历云台山后的游记,文中记载:“寻蹊南上,约里许,山巅石磊峙,额镌‘云台东圃’。内为树艺公司……数里别经一峰,不甚险峻,长松吟风,如海涛澎湃。有圆石,叠立如僧帽然,题曰‘僧帽石’,亦呼‘纱帽石’。”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曾任松江区公民训练师资养成所江苏乡土地理教官的王培棠在其编著的《江苏省乡土志》第二十章《江苏省之名胜古迹》中记载:“东磊庄至延福观三里……凡由云台来游客,从海曙楼东下十里,山径平衍,至纱帽石寻磴而下,俯见林樾荟蔚,奇石森立,湿翠扑人,即延福观也。”由此可见,直到民国初年,由花果山海曙楼向东,经纱帽石即可到达东磊延福观,由于这里人迹罕至,鲜有人光顾,因此其沿途的风景亦可用纯真古朴来形容。

从纱帽石到延福观,一路风景秀美,一栋栋古朴的石构民舍点缀其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宛若桃花源一般。

康熙年间,满洲镶红旗人纳兰常安在游览云台山时,也曾从前顶到过延福观,不过他的行进路线与旁人有所不同。据《云台山志》中所收常安《东磊记》载:“宿清风顶,越日诣延福观,出三元宫……久之,抵九龙桥,观九龙洞。又久,乃出山口五六里。云渐敛,复循山东麓,行路顿险。”

据文献的记载推测,常安选择的是从九龙桥向东,沿孔雀沟一带绕至东磊。常安对沿途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其峰曲如列屏,峭如立壁,或矗如攒剑,或锐如植圭,琳宫琼宇,辉煌绀碧,隐然杳霭间,亦胜境也。”待到了延福观门前时,观中的老道纷纷出门相迎。

在游记中,常安对延福观内外的布置有着十分翔实的记述,“黄冠纷纷下迎且前导,逶迤降陟数百磴始抵观。观左右,率大石如累卵,每累则三,或上一下二,或相叠积,历落堆垛,不相粘。而土花苔藓封其隙,陆离斑驳,虽商、周彝鼎器,未足比其古茂也。”“云台昔在海中,而东磊更其陡绝处,游人罕有至者,以故无闻焉。余幸至其地,为尽搜其奇而记之。”

看来,常安对此次东磊之行还是非常满意的,尽赏山间美丽风光的同时,还遍尝山中桃杏野果。

黄申瑾在平台上看潮吞双岛时,应该就是从前顶沿古道而来。


网站地图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版权所有

主办: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0518-85681800

网站支持IPv6

任何意见建议联系:邮箱:lygwglj@163.com

投诉热线:0518-12345

苏ICP备2023017687号 苏公网安备 320705010677号

网站标识码:3207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