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首页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4252487/2018-00018 信息分类: 其他 /决议
发布机构: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 2022-12-22 16:21
文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2018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内容概览: 2018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市科学技术局(2018年7月3日)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聚力创新”主题,咬定全年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1-5月,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件,虽然受化工行业环保整治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依然同比增长1.15%,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创历史新高。
时效: 有效

2018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2 16:21

2018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7月3日)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聚力创新”主题,咬定全年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1-5月,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7件,虽然受化工行业环保整治影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依然同比增长1.15%,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行业产值的96%。

一、主要推进措施及成效

(一)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落实,双创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贯落实行动,推进省科技创新“40条”各项改革及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将政策配套出台和落实列入县区科技局年度绩效考核评比办法,截至目前已有8个县区、功能区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推进双创载体建设,组织申报市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孵化器3家。全市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研发机构达到350个;大中型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0%,列全省第6。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果公布,我市4个项目入围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入围项目数创历史最好成绩,且首次有项目入围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围绕市企业培优培强、上市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三大行动计划,分类施策,跟进服务。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制定实施《2018年高企培育实施方案》,对249家存量高企和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拉网式“点对点”精准辅导培育。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科技主管部门业务负责人分别就企业如何进行研发费用归集和建立辅助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与管理在海州区、赣榆区、灌云县培训3场次,培训人数600多人,企业300多家。今年已组织16家企业申报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荐58家企业入库省高企培育库,获批50家。组织2018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我市共有234家企业参评,已入库227家。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工作,以实施“苏科贷”为主要抓手,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合作银行达到7家(江苏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1-6月份,帮助28家企业获得“苏科贷”科技贷款1.054亿元。

(三)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保护能力,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实施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上半年为57家无专利企业和10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清零行动,并提交专利申请材料。实施市级高价值专利战略推进计划,716研究所入选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完成413家企业的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调研,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1050万元。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赣榆区获批创建2018年度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域。制定《2018年全市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雷霆”专项行动方案》,首次明确各县区、板块专利执法工作任务,并纳入市局对县区局年度综合考核。1-5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4448件,同比增长4%,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9%,其中发明申请量740件,同比增长32%;受外观设计授权大幅下降51%影响,专利授权量1844件,同比增长-5.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7%,其中发明授权量171件,同比增长-1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件。

(四)服务产业经济主战场,政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连云港市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发布《征集第二届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的通知》,征集43家医药领域企业,征集技术需求71项,人才需求53项,拟与海外合作需求8项。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举办“2018年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连云港科技项目对接会”,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我市新医药、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领域20多家企业对接洽谈,现场达成合作意向8项。上半年摸排重点技术需求160项,发布高校技术成果400项;对接国内高校院所10家,走访重点实验室5个;新增校企联盟25家(总数达到1093家),新选派42名高层次科技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10场。

(五)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承接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办公室日常工作机构职责,组建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月15日召开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办公室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制定督办、专报、月报等工作制度,拟定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年度重点工作。召开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对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在建在研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产业链短板问题、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分析,征集建议和需求,牵头起草了现代产业政策中新材料部分相关条款,从招商引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新材料企业政策扶持。拓展合作渠道,调研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材料与膜过程研究室,积极推广膜技术在环保、化工等领域的成果应用,助推徐圩新区及两灌园区建设。联合市经信委举办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创新论坛暨2018年全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连云港)发展大会,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对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按照十九大对科技创新工作新要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部署,深入贯彻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精神,实施科技创新推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提升连云港在全国、全省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科技创新对连云港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支撑能力。力争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400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0个、各级高新技术产品100个;组织实施重点科技创新项目30项,发放科技贷款超过2亿元。力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各项阶段准备工作。

(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推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主阵地。推进市高新区、市开发区建立各有侧重、协作顺畅的区域创新合作机制,通过注入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已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全市产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支持市高新区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孵化链、众创社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海州、赣榆、灌云等有条件的县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成熟一个启动创建一个。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启动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新品种新技术、“互联网+”、创新载体、科技服务、龙头企业等“五进”园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19年底前,争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二是推进产业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强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动能。集中有限力量、重点突破,集成科技创新政策、科技服务和扶持措施,集中力量扶持已有一定基础的县区和板块,建设产业研发服务平台,加快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产业“地标”。重点支持市开发区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新材料研究院,打造新医药和纤维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市高新区建设中船重工创新产业园,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东海县建设硅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三是推进产业前瞻性与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向中高端攀升。聚焦创新药、高性能材料、生态环保、临港石化、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和我市特色产业,以突破产业前瞻与关键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每年组织实施30项左右重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支持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市内外高校院所建设离岸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创建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巩固行业创新领先地位,拓展全产业链条和上下游市场,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完善创新梯队,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二)围绕科技型企业培育有效配置政策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落实科技政策激励研发投入。重点针对省科技创新“40条”、知识产权“18条”和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奖励政策以及人才新政,加大政策宣贯力度,严格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等重点科技政策。同时,推进淮海工学院、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716研究所、中蓝连海等本地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充分体现科研人才智力价值、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持科技人员以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发挥政府科技政策对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驱动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培育行动,建立“2+2”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组织在连科研院所以及“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等人才,建立“高企专家巡诊团”,为200余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和200家滚动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进行问诊把脉。2018年力争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建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0个。三是进一步强化专利创造、运用与保护能力。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专利创造、运用与保护。继续开展专利“双进双清”行动,组织服务机构进企“点对点”服务,逐步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清零。2018年,新增知识产权贯标创建企业90家,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件,处理假冒专利、专利侵权纠纷案件量增长20%以上。

(三)围绕氛围营造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是用好本土科技人才。充分用好本地淮海工学院、716所、中蓝连海等人才资源,在2017年微·博双创计划试点实施基础上,着力架起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推进本地成果本地转化、本地人才本地使用,引导一批本地科研院所人才团队对接服务中小企业,发挥科技人才技术创新优势,补充中小微企业人才缺乏劣势,实现互促发展。二是搭建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交流平台,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加快建设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连云港分中心。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行动”,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服务,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向企业转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找到解决方案,为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铺好产业化路径。继续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检测机构与实验室对外开放共享。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我市“三新一高”、临港石化等重点产业,筹备举办大院大所产学研对接洽谈会、国际医药技术大会等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三是实施普惠科技金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举办科技创业大赛、银企对接会、项目路演推介会等形式,吸引、集聚市内外科技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对接金融资本;拓展实施“苏科贷”、专利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2018年,力争“苏科贷”实施范围实现县区全覆盖,发放科技贷款2亿元以上;新发展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5个。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积极探索具有连云港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努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为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