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首页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4252487/2021-00010 信息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日期: 2022-12-22 16:21
文号: 无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内容概览:
时效: 有效

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22 16:21

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2月8日)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全力以赴拉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激创新,顺利实现“十三五”收关,为“十四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一是厚植创新土壤,科技政策落地见效。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创新奖,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隆重表彰首届150名获奖单位和个人,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浓厚氛围。全面落实科技政策,确保应免尽免科技减免税达26.72亿元,增长33%二是持续深化改革,科研管理持续优化。修订完善《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6个文件,实现科技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出台《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对604家次项目申报单位、642人次项目负责人进行信用审查,提升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科学性、规范性。三是加强开放合作,自贸区服务更加聚焦。制定《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引进外国人才的若干政策》,成为全省自贸区条款最多、时间最短、门槛最低的外国专家人才引进政策。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数全省率先实现正增长。全省率先出台科技企业“白名单”管理办法,420家科技型企业被纳入“白名单”

(二)强力培育创新主体,创新动能更加激发。一是高企培育提质增效。印发《2020年高企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市县区联动培育,全员“分片包区”走进基层,组织技术专家、财务专家服务队,点对点辅导高企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1230家,入库企业950家,分别增长59%71%。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7家,总数达413家,创历史新高。二是惠企服务精准务实。创新开展“企业研发活动专家行”服务行动,利用网络宣传“苏政50条”等科技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发放苏科贷”3.58亿元,减免高企所得税14.09亿元,分别增长20.6%44.3%疫情期间,为534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减免房租1822万元。三是协同创新深度融合。搭建“资源汇聚、供需连接、服务撮合、技术交易、成果转化”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专业服务平台。举办“2020院士专家港城行活动,多位院士来连调研,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问诊把脉。聚焦“三新一高”、石化等特色产业,组织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面对面交流,开展产学研对接近百场次,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245项,获批省科技副总49名,分别增长275%、75%。隆重举办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创赢海州·双招双引”对接会,集聚更多人才成果资源。

(三)强化产业平台打造,源头活水更加汇聚。一是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市政府与中科院工热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双方深入合作;与省产业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家新材料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首次引入第三方注资新模式,南京工业大学与徐圩新区共建连云港石化产业研究院成功落地;北京大学与市开发区共建连云港单分子研究中心。促成市政府与省九三学社签订全省首个省地合作协议,打造九地合作示范区。二是大科学装置建设步入快车道。推动建立市级协调领导小组,形成督查、通报、会商、推进四项机制;促成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与江苏海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出台《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扶持政策》,大科学装置概算获批并全面开工建设,项目燃烧室试验平台完成首次点火。三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档加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等次,园区集聚中国农业科学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工作站等9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创成全省首批农高区,为打造我市“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样板、苏北地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和外向型农业产业高地创造有利条件。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双链”融合发展。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科技进步贡献达56.5%。

(一)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活力激发。一是探索企业扶持新模式。推行科技企业积分制,将科技创新政策集中折算成“积分红利”,形成企业创新成绩“一张表”、创新政策“一本通”、财政扶持“一账清”,打造更优政策扶持体系。按照目标导向,在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中,探索建立“揭榜挂帅”制度,市县区联合张榜公布产业龙头企业“卡脖子”难题,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公布在连高校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导连云港市企业揭榜转化。二是深化产业创新推进机制。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科学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衔接省科技规划、市产业规划。对县区新引建科研平台、新招引科技类企业(项目)、新增产学研合作成果等形成考核实施方案,并定期通报进展。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6个1”生态体系,引导我市新材料产业融入省优势产业链发展布局。三是优化科研管理体制。全面实施《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探索启动市级指导性科技计划,实行科研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市级科技管理平台,提高运行与监管效率。

(二)聚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创新协同。一是深化市县(区)合作机制。以打造“地标产业+1个产业研发平台+N个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研发机构”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强化市县(区)会商,确定主攻方向、年度目标,运用好市县(区)两级科技资源,支持各县区围绕战略产业,建设产业研发平台,培育壮大“地标”产业,发挥现有产业“高峰”优势,打造高原产业,培育和发展“小而美”特色产业,打造区域产业名片。二是深化校(院、所)地合作机制。深化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工热所等高校院所的合作。联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新材料、新医药、临港石化领域筹建专业研究院。深化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战略研究院的合作,引入省级资源开展园区创新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决策咨询等,提高服务效能与决策水平。2021年,力争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5个,挂牌筹建1个专业研究所。三是深化产学研协同推进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服务体系,将产学研合作推进贯穿于科技工作各条线各领域,广泛征集各领域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收集筛选专业和成果契合度高的高校院所,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进一步推进九地合作,引进智库资源。2021年,征集企业技术需求300项以上,发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2000项以上,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100场次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选派市内外30名科技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三)聚焦创新主体招引培育,强化多方联动。一是考核引领抓增量。争取将招引科技型企业(项目)数量等列入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强化考核引领,快速集聚一批科技型企业(项目)。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设计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线图,强化科技金融服务,精准务实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增量。二是提升服务抓质量。承办好“首届连云港创投大会”,进一步凸显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着力解决我市科技型企业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高企扶持政策引导作用,做好高企若干政策和工作方案的督导与落实,强化部门间合作,确保奖补资金足额到位。发布连云港市准独角兽、瞪羚企业名单。同时,综合运用“苏科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提升企业“造血”能力。推进建立市级创投基金,建全科技型企业金融扶持体系。三是提升孵化能力抓存量。出台《连云港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实施科技孵化载体绩效考评,建立优奖劣汰机制,倒逼孵化载体提高运行效能。支持双创载体牵头举办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项目孵化成功率。高质量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选拔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努力实现人才和项目的精准落地。

(四)聚焦重点产业平台打造,强化链条延伸。一是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产业链条。召开大科学装置专家委员会议,深化与中科院工热所合作,加快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建设,推进高效新型循环试验台等主体工程施工。强化科技招商和产业招商,逐步放大重大创新载体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集群,提升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加快推进省级农高区建设。成立省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着力培育创新主体、集聚科教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我市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三是深化自贸区创新合作水平。扶持自贸片区医药产业发展,逐步放大“中华药港”的品牌效应。对自贸区建设节点上的重大技术攻关、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支持自贸区招引建设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科研中心、创新平台、新型孵化器。进一步放宽自贸区聘雇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外国专业人才条件限制,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聚焦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服务提升。一是实施研发机构建设推进行动。出台《连云港市重大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完善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与激励管理办法;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情况进行建库管理,集成资源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助力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动力。引导和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立足实际自建或依托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新建三新一高、石化等重点产业领域研发机构20个。二是实施技术转移转化促进行动。建立科技成果项目库,及时动态发布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科技成果包。支持在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形成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联合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关键核心技术转移转化培训班,借助省级科技资源为我市企业提供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渠道,覆盖所有县区功能板块及主导产业。三是实施资源集聚服务提升行动。重点做好政策配套和科技服务,组织开展新一轮研发活动规范辅导培训。举办中国(连云港)国际新材料技术大会,争取承办江苏省产学研大会苏北分会,持续举办连云港市科技创业大赛,提高赛会举办层次、拓宽资源集聚渠道、打造赛会活动品牌,吸引国际国内优质创新资源向连云港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