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副厅职环境监察专员陈庆明结合“四下基层”,牵头组织推动太湖上游重点跨界河道武宜运河上下游协同治理,通过系统谋划、溯源摸排、专题会商,推动地方凝心聚力、协同联动、聚焦重点、持续攻坚,持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武宜运河纵贯宜兴、武进两地,作为太湖湖西入湖河流的主要来水通道之一,对入太湖水质具有直接且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河流水质提升,多次赴宜兴、武进两地开展现场调研,深入了解区域水环境治理现状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诉求,并组织第二专员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河流水系特征、流域污染源分布等情况,部署对武宜运河开展现场督查,摸排、梳理一批水环境突出问题。
厅第二专员办监察人员迅速行动,灵活运用联合检查、无人机巡飞、采样检测等方式,以武宜运河为牵引,从干流到支流再到支浜,一级级往上溯源督查,深入摸清治理存在突出问题。督查发现,近年来,宜兴、武进两地积极开展入湖河流达标提升工作,河流水质同比有了明显改善,但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农田退水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紧扣前期调研汇集诉求难点和摸排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专员办统筹协调作用,牵头组织无锡、常州两地生态环境局、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及宜兴市、武进区政府开展武宜运河共保联治工作会商,分析研判武宜运河等重点河流水质改善形势并提出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整治武宜运河对于入湖河道水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决心,更有力的工作举措,推动武宜运河水质持续改善。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要深化溯源排查整治,在摸清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整治进度;优先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短板;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支流支浜整治,实现规模以上池塘标准化改造全覆盖,全面消除黑臭和劣V类支流支浜,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要聚焦区域内跨界重点河湖,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基础上,强化区域“一盘棋”思想,加强联合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进一步健全跨界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四是压紧压实责任。属地政府是第一责任主体,要坚决扛起治理政治责任,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县级断面负责人要靠前指挥,研究部署水质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按月调度、逐项攻坚;生态环境等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行业指导、项目推进和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整治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